万寿宫一直是南昌古城的历史见证,也是江右商帮的精神寄托。从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出发,赣鄱子弟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建起万寿宫,其数量可以千计,甚至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都有它的身影,而铁柱万寿宫是全世界万寿宫的“祖庭”,在全世界各地南昌人的心目中,铁柱万寿宫是南昌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寄托。南昌人保护这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要留住这份亲切和温暖,留住全球南昌人的乡愁。近日,记者了解到,由市政公用集团承建的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11月9日,该项目首次公布了建设效果图,市民可从图中一览未来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崭新面貌。
万寿宫反映南昌传统住宅形态
记者了解到,目前万寿宫原址挖掘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将对整个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规划改造,即南昌历史民居、北侧商业街区、万寿宫宗教文化区。
据了解,为了最大程度的保存和保护万寿宫街区的历史风貌特征(街道肌理、空间特征、建筑风格还有装饰细节)项目部将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整个街道进行修缮。街区改造将复原晚清民国民居建筑及西洋风格建筑。
正在建设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共由11条街道和巷道组成,包括广润门街、翘步街、万寿宫巷、醋巷、合同巷、棋盘街、萝卜街等,均具有历史渊源。
同时,由于地块内部保存完好的居民建筑数量众多,持志堂等建筑格局完整,反映了南昌传统住宅的基本形态,因此,设计方案对这些建筑进行了较为完整的保留,对原始格局进行复原。设计方案还对该区域历史上的重要建筑进行了建筑复原,包括广润门、同公祠、贤良祠、南浦驿等。
同时,遵循历史记忆再现原则,在万寿宫街区设计万寿宫道观、南昌古城墙等历史遗址、居民风貌等。
不可移动文物将按历史恢复原有结构
记者了解到,具有历史价值的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风貌建筑等,将按照历史恢复原有结构、空间、造型、装饰特征,保留其空间与结构特征,真实展现南昌地方建筑做法,忠于历史。
另外,项目将在街区原址重新恢复宝庆银楼。据了解,宝庆银楼是南昌较早的纯西洋风格建筑,曾是南昌地标。2000年前后因被鉴定是危楼而拆除。
建万寿宫博物馆、利玛窦纪念馆
南昌万寿宫是天下万寿宫的源起,在遗址区域建立万寿宫博物馆,对万寿宫遗址进行展示和宣传,是进行遗址保护和博物院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
据介绍,万寿宫博物院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遗迹展陈区,主要展示万寿宫历史遗迹考古成果;二是民俗展陈区,主要展示万寿宫道教文化与万寿宫民俗文化。
另外,根据利玛窦留下的南昌札记篇章等,将利用利玛窦纪念馆和主体广场等形式,表现街区的文化多样性,固化街区的中西文化交流历史。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南昌历史民居区域内,是街区和城市的缓冲空间,所以高度以2—3层为主,皆不超过铁柱万寿宫。位于船山路东侧,直面城市街区。合同巷以东,南侧与北侧均为历史修缮建筑,万寿宫街区核心位置,风格以晚清民国南侧地方建筑为主,内有江西传统样式的戏台,与周围建筑合围成的戏台台前广场,很有特色。位于万寿宫西北的醋巷北侧,与新商业中心及地铁站相邻。
北区商业街,这个地方位于历史街区与城市环境的衔接过度区域,所以建筑风貌很重要。此处由北向南,高度会逐渐降低,北沿中山路高度是7—8层,将融合城市环境,靠近规划路高度则调整为2—3层,和街区民居的建筑相协调。此处有天街,同时东边将会出现,民国时期才有的,宝庆银楼、同工祠和贤良祠!